弄團購前,你應該要先看看這一篇

除了稅務之外,團購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,但是這一篇應該沒有辦法鉅細靡遺的寫出來,我們先從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入手。

 

當然會想要弄團購,最主要的考量就是價錢了。我相信有一些團主會覺得很奇怪,明明一樣是訂產品,量也都不小,還是跟同一個公司要貨,但是為什麼有的產品線一單10萬就可以打七折,有的一單30萬只給85折?

 

這就要回到廠商面來說了。廠商們在賣東西的時候,至少都要分自己的產品和別人的產品。自己的產品訂價權在自己手上,所以只要量夠大或者是團購價格不被外流,通常是可以拿到很好的折數,五折到七折都是很常見的。而別人的產品,在價格上的考量就複雜很多。一般來講,別人的產品 (譬如說跟三井3C團華碩的notebook,是國內對國內採購,跟瑪黑家居團Steamary 系列手持燙衣機,是國內對國外採購),廠商在銷售上可以大略分成三種模式: 代理、經銷、買斷


 

代理,簡單來說就是代替企業品牌打理生意,幫忙企業把產品推銷給消費者,由於代理並不是買斷旗下產品,而是品牌原廠給代理商業績目標額度,由代理商幫忙銷售產品,但商品的所有權屬於原廠,而非代理商家,所以代理商比較不會有屯貨壓力。「代理商」的角色,是作為於企業品牌與顧客間銷售溝通管道,通常代理商要先付一筆授權費用給品牌端以取得品牌代理權,之後品牌端會給代理商一個業績目標,譬如說每個月達成100萬的銷售額,那每個月超過100萬之後呢?幾乎原廠成本價和最終銷售價中間的價差,都是由代理商取得。所以在代理品牌操作得宜的情況下,利潤是非常豐厚的,NIKE也是由代理商做起,做到後來因為很懂得行銷品牌,成為世界運動用品巨頭的。

 

既然代理商這麼好作,為什麼大家沒有前仆後繼的去代理商品?因為在代理商品和原廠簽約時,通常要付出一筆為數不小的簽約金(代理授權費用),而且如果銷售額沒有達到原廠設定的業績目標,還會有相關的罰則或是產生屯貨壓力。簡單地說,想代理一個品牌,沒有準備個200萬以上,是沒辦法做的。

 

另外代理商在簽約時,品牌端通常也會嚴格限制終端的銷售價格,因此如果該品牌是很容易有水貨進來的,代理商礙於簽約的條款,也會沒有辦法在價格上做競爭。所以你懂得了,雖然代理商少了屯貨壓力,但是偏偏在削價競爭這一面上,礙於商業合約的責任義務,代理商幾乎是被水貨商打到沒有辦法還手。

 

最後還有一件代理商最害怕的事,那就是: 好不容易把品牌養肥,獲利高賺大錢了,偏偏原廠品牌端要把代理權收回去,不和代理商續約了!!! 這個情況下,代理商前面為品牌花的廣告費、人事費、通路費、鋪貨成本、營銷成本等等,都等於是為品牌原廠做嫁衣而已。最慘的是: 這種情況還十分常見,很多在台灣看到業績嚇嚇叫的化妝品專櫃品牌,代理商都是經營的太好了,結果合約到期被收回代理權。代理商已經為原廠打下了江山,銷售量也穩定、知名度也有了,代理合約到期後,原廠當然自己做自己賣、一條龍賺到底就好啦,於是把代理商一腳踢開。偏偏通常代理契約都對品牌商較有利,授權時合約大多會寫得清清楚楚,代理期限到期後,品牌原廠有權選擇不續約…..此時代理商也只能摸摸鼻子離開,我愛用的保養品牌Sisley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
 

經銷就是比代理商在更下層一點,經銷商是和代理商或品牌原廠簽約,以大量進貨的方式,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折扣(據說是市面售價的六到七折),然後再用市價把商品賣出去,一樣是賺取中間的價差。但是經銷在和代理商簽約時,一樣會有終端價格的限制,譬如說會限制無論如何,售價不可以低於市價的八折或八五折,否則代理商或原廠就會取消經銷商的權利。因此經銷商大多又有屯貨壓力,又被售價控管,聽起來是最不好做的,是吧? 可是各位想想,經銷商相對沒有業績壓力(進貨賣不好就是賠錢而已,至少沒有罰金),也不用向原廠付出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簽約金,廣告成本也比代理商低很多很多,至於在削價競爭這一塊,只要價格沒有外流,還是可以偷偷做的……


 

買斷的話,事情就單純很多,就是我先付一筆進貨的費用,向代理商或原廠或其他通路端買進貨物,之後售價要賣多少、甚至我不想賣錢要送人,都隨我意思。所以買斷的人,他只要找到夠便宜的進價,和可以賣出去的通路,中間成本有控管、利潤有抓好,幾乎就能夠保證獲利。這也就是團購最常見的形式,買斷商品的進貨端向團主群聚的FB社團/Line群組推銷,團主覺得好用、產品不錯、想分享給親朋好友或買回去自用,甚或是應該有獲利空間再開團

 

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買過團購的東西,如果是在台灣有代理商或是有品牌原廠經營的,是不是價格都非常難議?原因就在這裡,在分銷的過程中,代理商和原廠,他們都有價格控管的義務,而經銷商,也有價格控管的壓力(至少如果出現破盤價,絕對不能外流,不然除了罰款之外,甚至還會被取消經銷資格,就沒有貨源可以供應了)。

 

就在這個供應鏈層層控管之下,商品的終端售價因此被保護住。比較有辦法的人後來會發現,直接上亞馬遜買Dyson吸塵器,售價竟然和代理的恆隆行差很多,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拿到向恆隆行團購100萬還生不出來的價格,道理就在這裡。同樣的,我直接上電商Selfridges 訂貨,輕輕鬆鬆就可以買到一瓶600塊不到的The laundress 洗衣精, 比代理商1010 apothecary 的員工價還低(是真的,我有打聽過) ! 也就是因為這樣,代購這個行業就興起了。

 

所以說了這麼多到底重點是什麼?重點就是我把我在談團購撞牆的經驗告訴大家。如果你拿的到水貨的話,就直接進水貨開團購,就算是小量進貨,成本仍然會比大量跟代理商或經銷商採購要好。如果你喜歡的商品找不到水貨商,你又知道要怎麼從國外電商買入,那就乾脆自己開團吧! 可是這樣做,又失去了當團主的樂趣(雖然買的便宜,但是要自己花錢買斷,要採購、要出貨、有金流的問題,有運輸的問題,更糟糕的是量大的話,還有稅的問題)。當然如果職業就是當團主,那到底是要進水貨還是要跟代理商/經銷商採購,就可以自己評估了。

 

我的目的,只是想要跟看文章的每個人說謝謝喔呵呵呵呵…….不只啦! 是想要跟各位講,跟團有時候沒有辦法買到最便宜,應該可以說是很正常的,畢竟每個團主的貨源不同、服務不同、談價格的技巧不同、採購量也不同,當然就不可能每個人都買到不二價、甚至買到最低價。買東西這件事,就算是買一樣的東西,我還是相信便宜有便宜的好處,貴有貴的價值。也建議參加團購的合購人,盡量不要拿團購的價格再去跟別人議價,因為站在廠商的角度,當然是可以賣得越貴越好。團購所有的折扣,都是站在兩個利基得到的(1) 大量採購 (2)團主和廠商之間的信任和之前多次配合的默契,在你拿著團購的價格自行去跟廠商議價時,你既沒有大量採購的需求,也破壞了團主和廠商之間的信任及默契,不要說沒有拿到更好的價格,團購的優惠價也可能因此被取消 (不要忘了代理商和經銷商,都有控管終端售價的需求!)。最終只好大家都用更貴的價格買,傷了和氣又沒有省到錢,所謂”損人不利己”,這真的是最典型的範例。

 

總而言之,在買賣過程中,大家都得到實用的東西和花錢購物的樂趣,才是最重要的。祝大家開團和團購,都順順利利開開心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