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談甲狀腺癌

不少人心中,癌症和死神的詛咒沒兩樣。但有一種癌症,醫生都會異口同聲安慰病人「存活率高,預後良好」,那就是甲狀腺癌。甚至在醫學界流傳著一種說法: 如果每個人都必須得一種癌症,那要選擇得甲狀腺癌。

 

甲狀腺癌的預後究竟如何? 我來為大家說明一下: 一般癌症存活率統計多以5年為期,甲狀腺癌則是10年,以後說不定會改用20年存活率。我的門診中有不少甲狀腺癌的患者,他們都沒有重大傷病卡了,因為重大傷病卡五年換發一次,甲狀腺癌的患者通常換發兩次之後,第三次換發會被健保署打回票,換言之,甲狀腺癌存活超過十五年而且沒有復發的人,在門診中比比皆是。事實上甲狀腺癌是40歲以下人口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,但因為預後良好,因此知道這件事的人也不多呢。

 

 

甲狀腺是人人都有的內分泌腺體,不過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卻遠高於男性(約4:1),廣義上可以說是女性比較容易罹患的癌症,而且剛剛提過了,常見於40歲前的年輕族群。不過年紀愈輕、預後愈好,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,是細胞分化度良好的乳突癌和濾泡癌,只要妥善治療持續追蹤,仍能正常工作生活、享受人生。

 


 

甲狀腺癌依細胞型態分為數種類型,發展的速度、治療對策、轉移方式、存活率等大不相同:

 

分化度良好的有兩種: 甲狀腺乳突癌及甲狀腺濾泡癌。

 

甲狀腺乳突癌:最常見的甲狀腺癌類型,佔甲狀腺癌八成以上,也是甲狀腺癌中預後最好的,10年存活率超過90%。乳突癌的腫塊硬,表面呈細小顆粒狀。生長緩慢,較易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,因而提高局部復發率,但對存活率影響不大

甲狀腺濾泡癌:常發生於中老年人,較容易經由血液遠處轉移到骨頭或肺部,因此預後比甲狀線乳突癌稍差,但10年存活率仍有80%。

 

分化度不良的有兩種:甲狀腺髓質癌和甲狀腺未分化癌。

 

甲狀腺髓質癌:常發生於40歲以上,女性較多,有些病人有家族遺傳性,經常合併其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,惡性程度介於濾泡癌和未分化癌間,10年存活率為60~70%。髓質癌會分泌過量的抑鈣激素和癌胚抗原,可做為早期診斷依據,家族史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指標。

 

甲狀腺未分化癌:通常發生於年紀大於50歲的人,患者過去可能罹患甲狀腺腫,突然迅速變大變硬。短時間內便會侵襲周圍組織,轉移到全身器官,死亡率高,即使經過積極的治療,也很少能存活超過兩年。幸好罹患者相當少,懶惰文醫師做十年了,只有遇過一個。

 


 

在大於一公分的甲狀腺結節當中,有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是惡性腫瘤(甲狀腺癌),所以較大的甲狀腺結節在診斷及追蹤時要格外的留意。通常大於一公分的甲狀腺結節,我們內分泌科醫師多會安排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,以細針穿刺甲狀腺結節的部位,抽吸結節內的細胞,取得檢體做成抹片,染色後再觀察細胞型態。超音波檢查配合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,對甲狀腺乳突癌的正確診斷率可達九成以上,但較難鑑別出是惡性的濾泡癌或良性的濾泡腺瘤,甲狀腺濾泡癌仍須手術切除病灶化驗後才能正確判定。

 

 

在甲狀腺癌方面,依據國民健康署提供的癌症數據報告,台灣1年新增2,895名甲狀腺癌患者,平均約每3小時就發生1例。甲狀腺癌是女性第5大癌症,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3.25倍。從好發的年齡層看,則根據統計的中位數,甲狀腺癌好發最多的年齡為48歲,但個人情況不同,最好是定期健檢,在發現異狀時則進一步就診篩檢。

 


 

若是運氣不好發現疑似有甲狀腺癌怎麼辦呢?手術加放射碘治療是最周全的方式

 

■手術

 

大部分的甲狀腺癌,開刀切除是最優先的治療方式,依切除範圍可分為全甲狀腺切除術、甲狀腺近全切除術、甲狀腺全葉切除術等,視癌細胞種類、大小、是否轉移、病人年齡等情況而定。

 

 

甲狀腺癌手術的併發症包括喉返神經傷害,副甲狀腺功能低下(須補充鈣片以免血鈣過低),血腫壓迫造成呼吸困難等。

 

喉返神經是控制聲帶的重要神經,由於喉返神經要進入喉頭時,幾乎跟甲狀腺黏在一起,因此很容易在手術時受傷,造成聲音沙啞、高音唱不上去等問題,大部份是暫時性,一兩個月會好轉,如果6個月仍不見改善,就是永久性的聲帶麻痺,但發生機率不高。

 

手術切除甲狀腺後,會因無法分泌甲狀腺素,產生如怕冷、易疲倦、變胖、嗜睡、水腫等甲狀腺素不足的症狀,必須終生服用甲狀腺素(T4)。服用甲狀腺素也能抑制甲狀腺刺激素(THS)上升,避以免癌細胞增生或轉移,對抑制甲狀腺癌復發有重大的幫助,所以一定要記得補充。如果服用後仍然不適,就要請醫生檢查血中甲狀腺荷爾蒙濃度、調整劑量。服用甲狀腺素不會影響受孕,更不會影響胎兒,所有人都可以放心補充甲狀腺素

 

■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療

 

碘131是一種帶有微量放射性的碘原子,能釋放β及γ射線。能量低但穿透力強的γ射線可用於掃描造影,能量高而穿透力弱的β射線,則可破壞近距離(1~2公釐內)的細胞。藉由甲狀腺會吸收碘的特性,可用碘131診斷及治療甲狀腺癌。研究指出,碘131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機率,是術後很重要的輔助治療。不過放射碘治療僅限於細胞分化良好、仍保有部份正常甲狀腺吸收碘功能的癌細胞,即乳突癌及濾泡癌,分化不良的甲狀腺癌則無效。

 

 

手術切除甲狀腺後,會依據病理報告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做放射碘治療。一般來說,當出現多發性、濾泡型、遠端轉移、有血管侵犯或甲狀腺被膜侵犯、腫瘤大於1公分等狀況時,術後4~6週後會先做低劑量碘131全身掃描,如有甲狀腺殘餘組織或轉移病變,則會進一步以高劑量做碘131治療,可以消除手術後殘餘的甲狀腺組織。

 

為了提高甲狀腺組織及癌細胞對碘131的吸收效果,碘131掃瞄或治療前必須停止服用甲狀腺素4~6週,並避免吃含碘的食物。

 

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,停留在人體時間不長,並不會影響到身體其他正常組織。暫時的副作用包括腸胃道不適、口乾、輕微疼痛等,多半幾天後就會消失。女性治療前應諮詢醫師,治療後最好隔至少6個月再懷孕。

 

 

放射碘使用的方法就真的是吞服下一顆含碘131的膠囊,不過這顆膠能很厲害的,要像上圖一樣裝在特殊容器中,病人在吞服時也要在照X光的房間中避免放射線外洩。而且原子能委員會規定,為了避免短期內身上的放射碘影響到旁人,口服劑量超過30毫居里以上,就必須住隔離病房數天 (住院是為了保護家人,把吃過放射碘的病人和家人分開),出院後則要暫時和幼童、孕婦保持距離。

 

 


 

治療之後,一定要遵循醫師安排的追蹤流程,術後3~5年內定期追蹤,是影響長期預後的主要因素。通常手術及放射碘治療後一年內,每3個月回診一次,抽血檢查甲狀腺球蛋白、甲狀腺荷爾蒙或甲促素的濃度。如無異狀,一年後可改為6個月追蹤一次,滿五年之後可以更改為一年追蹤一次。

 

抽血檢驗「甲狀腺球蛋白」(只有甲狀腺及甲狀腺癌細胞會分泌,為重要的癌症標記)來追蹤癌症是否復發,這個腫瘤標記專一性很高,對追蹤甲狀腺癌是否復發非常重要。在追蹤時醫師都會照追蹤時程按時驗甲狀腺球蛋白指數,不用擔心。

 

大部份甲狀腺癌患者經過治療後,都能回復正常生活,雖然失去甲狀腺,仍可藉由補充甲狀腺素維持運作,生活和普通人無異,反而令人掉以輕心,忽略長期復發的可能,這個一定要注意喔!!